近期,烏克蘭方面多次出動無人艇,對克里米亞地區相關設施和黑海的俄方目標進行打擊。最受關注的一次就是發生在7月17日凌晨的克里米亞大橋再度遇襲事件:在遭到兩艘烏克蘭無人艇襲擊后,大橋四條公路車道中的兩條嚴重受損。
此次俄烏沖突中,除了外界已經熟知的無人機攻防戰外,無人艇作為新的反介入作戰力量,也首次被大規模應用。不過,無人艇大規模應用于戰爭才剛剛開始,在技術、作戰體系、道德倫理和風險管控等方面仍存在瓶頸,而俄烏在無人艇攻防戰中表現出的能力不宜過度夸大。
“菜雞互啄”
根據公開信息,俄烏之間的首次無人艇作戰發生在2022年10月29日,烏克蘭使用七艘無人艇和九架無人機突襲塞瓦斯托波爾港。伴隨陸上反攻,烏方也在海上加大了針對俄羅斯的無人艇襲擊。
今年以來,烏克蘭發動無人艇襲擊的次數明顯增加,克里米亞地區以及黑海的俄方目標成為重點。5月24日,俄羅斯黑海艦隊“伊萬·胡爾斯”號偵察艦遭烏軍三艘無人艇攻擊。6月11日,黑海艦隊“亞速海沿岸”號偵察艦遭烏軍六艘無人艇偷襲。8月5日凌晨, 俄羅斯“白鮭魚”號油輪又在刻赤海峽附近海域遭到烏軍無人艇襲擊。
2023年5月24日,俄羅斯黑海艦隊軍艦摧毀了烏克蘭的水面無人艇。圖/視覺中國
俄軍也曾使用無人艇對烏方目標發起攻擊。2023年2月10日,俄使用滿載炸藥的無人艇攻擊了敖德薩的扎多卡鐵路橋。在無人艇攻防戰中,俄烏雙方雖然互有攻守,但總的來看,烏方占據明顯優勢,不僅攻擊次數多,相關戰果也遙遙領先俄軍。這似乎不太符合俄烏兩軍兩國的實力對比。
因為海軍力量處于絕對劣勢,烏軍更為重視無人艇的作用。作為“光腳的一方”,烏克蘭在發動無人艇襲擊方面沒有太多顧忌。開戰沒幾天,烏克蘭海軍主戰艦艇基本就清零了,俄軍即便想大規模進行無人艇攻擊,也沒有太多的目標。相反,烏方別無選擇,只能使用無人艇襲擊這種非對稱作戰方式。盡管每次襲擊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黑海的制海權,卻能不斷削弱俄海軍的力量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雖然烏方整體實力弱于俄方,無人艇技術也未必強于俄方,但烏軍在美國和北約提供的幫助下,卻能在海域態勢感知能力上傲視俄軍。換言之,烏軍無人艇所能仰仗的軍事偵察、監視和情報體系要遠強于俄軍。
想要在大海上準確追蹤俄軍艦艇和油輪的行蹤,對于缺乏偵察手段的烏軍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紤]到無人艇出發基地距離目標動輒幾百公里的實際情況,跟蹤起來就更是難上加難。顯然,目標信息以及導航跟蹤這些任務都是由美軍和北約完成的。自開戰以來,美國和北約通過空基、天基和無線電偵察偵測手段,密切監視黑海艦隊和俄方其他兵力部署及調動情況。找到相關目標并持續跟蹤監視對于他們而言,則非難事。
盡管熱鬧非凡,但俄烏沖突中無人艇攻防戰的技術水平并不高,屬于“菜雞互啄”。雙方使用的都是小型無人艇,有成本低、體積小、速度快、雷達反射面小等優勢,但技術含量和智能化程度并不高,主要用于自殺式襲擊。
“執牛耳者”
無人艇是一種可自動航行于水面或進行水下航行的船艇,按照任務需求搭載各種不同的功能模塊,自主或者半自主完成一系列任務。它可以分為無人水面艇(USV)和無人水下艇/潛航器(UUV)。無人駕駛船最早見于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的靶艇或掃雷艇,但僅限于在有人平臺的遙控范圍內進行水上或水下作業。隨著衛星定位與通訊技術、自主導航技術以及智能規劃和控制技術的進步,無人艇在軍事上的價值日益凸顯,目前主要集中在海洋測繪、監視偵察和反水雷戰等領域。未來,隨著裝備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無人艇將逐步具備獨立或協同遂行反潛、反艦等作戰任務的能力,可直接代替有人平臺或配合有人平臺作戰。
無人艇的門檻雖然不高,但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如中美英法和以色列等,可以制造執行高端任務的中大型無人艇,能將無人艇與現有的海上力量有機整合到一起。其中,美軍是這方面的先驅和執牛耳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軍系統性探索無人艇的應用,并根據形勢和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發展路線圖,同時對概念艇進行驗證。目前,美國海軍已經研制并裝備了全譜系全尺寸的各個類型的無人水面艇和無人潛航器,并在技術研發、預算采購和戰斗力生成等方面都有著清晰的發展路線。
根據美國海軍的標準,大型無人艇主要有以下三類:長45~150英尺、滿載排水量約500噸的為中型無人艇(MUSV),主要搭載各種ISR傳感器,用于海上巡邏、偵察和電子戰;長200~300英尺、滿載排水量1000噸~2000噸的為大型無人艇(LUSV),主要用于反艦和對陸打擊,它們甚至擁有16~32管的導彈垂發裝置;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則有地鐵車廂大小,主要用于在深海部署水雷。
這些無人艇與普通的艦船相似,都可以直接從港口出發去執行任務,而不需要搭載其他平臺進行部署。而且,上述大型無人艇已經被明確列入到了海軍的《30年造艦計劃》。和普通艦船一樣,它們也代表著美軍海軍的兵力規模,是美軍“分布式”作戰概念的重要體現。據美國海軍2024財年的預算計劃,每年僅這些項目的技術研發費用就高達6億美元左右。而據2022年國防預算,美國海軍已獲得50億美元用于采購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
此外,美軍還創建了無人艇作戰單元,加快進行戰斗力生成方面的探索。2017年,美國海軍成立水下無人艇中隊(UUVRON-1)。2019年5月,美國海軍成立了一個水面戰研發中隊(SURFDEVRON)。該中隊最初由一艘朱姆沃爾特(DDG1000)級驅逐艦和一艘海上獵人原型艇組成,后續會有更多的LUSV和MUSV加入。
除了上述大型無人艇,美國還裝備或研發了名目繁多的小型無人艇,如“斯巴達”號巡邏偵察艇、港口級無人作戰艇、梭魚(Barracda)無人潛航器和刀魚(Knifefish)水下無人潛航器等。與大型無人艇力量尚處于探索階段不同,小型無人艇已經廣泛裝備美軍各軍兵種,無論是技術路線還是應用場景都非常成熟。美軍主要是根據任務進行采購,其研發的主力是軍工企業,走的是軍民融合發展路線。
“戴著鐐銬跳舞”
在此次俄烏沖突中,無人艇在海上反介入作戰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今后廣大中小國家也將會群起效仿。這些小型無人艇的技術門檻較低,通;谲娒駜捎猛ㄓ闷脚_。因此,它們比戰術或巡航導彈更容易獲得,也更容易在世界擴散。
不過,相比于無人機,無人艇活動最大的困難在于海域態勢感知。由于地球曲率和復雜海況的影響,依靠自身的感知能力,無人水面艇將只能掌握周邊幾十海里甚至幾海里的情況,更缺乏對于水面或低空小目標的探索和預警能力。因此,如果不能融入到強大的作戰體系,這些無人艇對于遠距離的目標將無能為力。而世界大多數沿海國都沒有廣域海上態勢感知能力,其無人艇的活動和作戰范圍將大大受限于無人艇的感知能力。水下的情況更為復雜,感知更加困難,目前技術上基本無法做到全時導航,無人潛航器多數時候要依賴慣性導航,這更增加了使用的不確定性。
這次俄烏沖突,烏克蘭方面固然在無人艇使用方面進行很多創新,但如果離開了美國和北約的體系加持,也難堪大任。因此,中小國家在使用無人艇方面仍存在技術和體系障礙,而對無人機的使用則要簡單得多。
對于大國競爭或大國沖突而言,無人艇的使用則面臨更多的挑戰。海洋大國和海洋強國的感知能力強大,反制手段多,像烏克蘭這種僅依靠無人艇屢次突破對方防御體系的情況應該不會多見?紤]到大國對抗時的海情極度復雜,無人艇在承擔高端任務時的不確定性更是大增,更多還是承擔比較托底的任務,如偵察、掃雷和配合有人平臺行動。
2022年8月30日,伊朗軍艦(左)在波斯灣控制并拖走一艘美國海軍的無人艇。圖/視覺中國
當然,各大國都在積極探索有關無人艇的顛覆性技術,如水下通信等,但迄今為止,尚未有重大突破。當前,進步最快的是人工智能的相關應用,基本平臺之外,比拼的是算法,如各種大模型。隨著大數據、存儲技術和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無人平臺和自主系統正在拓展人類活動的深度與廣度,并在海上戰略和戰術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人平臺和自主系統的發展,將極大拓展人類對海洋的認知、開發和利用能力。就軍事領域而言,水下競爭和對抗將呈現全新的態勢。深?臻g由于通透性差、壓力變化大、水文特性復雜等特點使其難以被感知,易實現軍事行動的隱蔽性和攻擊的突然性,其軍事價值正在被各海洋強國挖掘。與以往主要依賴潛艇實施“點打擊”或非對稱制衡不同,現今水下軍事競爭網絡化和體系化特征愈發突出。
技術之外,將無人艇使用融入到現有的作戰概念和作戰體系中,理念和操作方面都需要時間進行驗證或轉換。歷史經驗表明,一種新型武器或平臺出現后,不會自動形成戰斗力,只有將其與現有作戰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后才能產生新的戰斗力,誰的融入速度快、質量高,誰就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但軍事體系通常相對保守封閉,一種革命性技術或平臺的融入,特別涉及到指揮鏈變化的,往往曠日持久,且有戰爭驅動。在沒有戰爭作為催化劑的情況下,這種融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而無人平臺作為自主武器,涉及到大量人機交互,其成軍形成戰斗力的進程必然更加復雜多變。由于海上戰場環境要遠比空中戰場環境復雜,無人艇形成戰斗力的進程要比無人機緩慢。
此外,各大國的國防戰略對自主系統還存在倫理、風險管控等方面的顧慮。未來,無人平臺和自主系統能解決高中低端不同層面的海上軍事需求,而且正在改變競爭的形態和對抗的速度。盡管AI的算法越來越優、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但AI理解不了復雜的戰場環境,更沒有人類復雜的情感,無人艇等無人自主平臺不能代替人決策,特別是在缺乏真實戰爭模型和數據的情況下,它們的智能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美軍在反恐戰爭中頻頻使用無人機定點清除恐怖分子,已經帶來了一系列的道德倫理問題。無人平臺和自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提高戰場速度,必將加大沖突升級的風險、降低沖突的門檻和模糊沖突的邊界。迫于大國競爭的壓力,美國等各大國的軍隊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智能化。但越智能化,競爭失控的風險也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軍隊不得不“戴著鐐銬跳舞”。一方面,希望借助無人平臺和智能化贏得競爭,AI軍備競賽已經開啟;另一方面,也擔心智能化會加大與他國沖突的風險,必須對智能化的發展進行一定的自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