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要建一座方艙醫院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公眾的普遍質疑。該建設項目一期批前公示板上的信息顯示,項目的建設單位為佳木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另據媒體在企查查等App查閱,該項目的相關招標公告已于近期發布,招標預算金額超4200萬元。
面對質疑,佳木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天之內給出了三個回應,從“經費已經下來了,不建不行”,到項目申請的資金實際規劃用于建設文旅、賓館類項目,再到項目建成之后用于平時開展急救指揮調度、急救知識普及培訓,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對用于項目建設的財政資金在使用上的隨意性。
無獨有偶,7月28日,河南省審計廳在一份審計工作報告中,披露了本省存在的對特大洪澇災害災后重建資金使用不合規的問題,所涉金額超95億元。其中包括:正陽等73個縣242個項目建成后,存在工程質量不達標等問題,涉及計劃投資額33.46億元;信陽等9個市縣24個項目未經驗收即交付使用,涉及投資完成額5.63億元;?h等3個縣3個非受災項目違規獲取重建資金3.75億元;衛輝等2個縣融資平臺公司截留災后恢復重建資金3091.28萬元等等。
不少人對2021年7月河南省“7·20”特大暴雨仍然記憶猶新,河南省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也備受政府和公眾關注。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用于災后恢復重建的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并不樂觀,綜合財政部、《鄭州日報》等多方信息,“7·20”特大暴雨災害后重建資金規模為1000億元左右(含亞投行10億美元貸款),按此推算,其中有約9.5%的資金在使用中存在問題。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要建的方艙醫院項目和河南省審計廳審計報告中的前述內容,都反映了項目建設中財政資金使用在績效管理和績效約束上的不足!敖涃M已經下來了,不建不行”體現了財政資金使用中的部門本位思維和部門利益,而對項目具體建設內容的隨意變更,背后則是對履行變更程序等相關財經紀律的無視;災后重建資金使用中的各種不合規,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對項目預算執行的好壞,主要還是靠審計等事后監管,在事前、事中的財政績效管理仍然薄弱,全周期跟蹤問效和預算績效動態評價調整機制在某些地方仍是空中樓閣。
近些年來,隨著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的重要性愈發凸顯,2018年中國推出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從國際經驗看,許多國家都推動了這一改革,近幾年中國加快推動績效管理可以說正當其時。
然而,目前看來這項改革由于會觸動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同時也涉及到預算管理思維的根本性變革,推進得并不盡如人意。2018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對預算績效管理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歸納:“績效理念尚未牢固樹立,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意識;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足,尚未覆蓋所有財政資金,一些領域財政資金低效無效、閑置沉淀、損失浪費的問題較為突出,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的問題時有發生;績效激勵約束作用不強,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的掛鉤機制尚未建立”。同時,《意見》還設定了一個3年~5年的階段性目標:力爭“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從實際情況看,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低的問題依舊不少,“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的機制也遠未建立。
究其原因,首先是預算單位實施績效改革的主動性并未真正被調動。長期以來政府“以收定支”的財政思想根深蒂固,財政收入收多少花多少,加之公眾關注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渠道不足,削弱了部門實施績效預算的意愿。另外,中國的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是經過了很長時間形成的,特別是2000年以來新一輪的中國高增長帶來的財政支出結構固化比較嚴重,改變其中牽涉的地區、部門利益格局并不容易。
但通過財政預算績效評價來提高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并非無可作為。近幾年,在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財政部已經收回了一些低效無效資金,重新予以分配;另外,對績效評價得分較低的項目,2023年安排中央部門預算時,財政部分檔壓減了預算。我們期待,未來公眾監督能真正參與其中,使用效率低的資金有更多會被收回,并用于提高農民的養老、醫療保障等方面。
發于2023.8.14總第1104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花錢必問效”不能只是說說而已